7月29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召开珠海市高质量建设碧道工作情况发布会天龙配资,向公众系统介绍了这座滨海城市以水为脉、以绿为韵的生态成果。截至2025年6月底,珠海市已累计建成碧道268.5公里,超额完成2025年260公里的规划目标,“五脉通海,九湾一岸,两翼协同,碧秀珠海”的空间布局正从蓝图变为现实。从都市滨水运动到亲子露营秘境,从生态科教基地到浪漫打卡胜地,这些串联起山水林田湖草的复合型廊道,正成为珠海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与最靓丽的生态名片。
受访者供图
碧水润城:268.5公里碧道织就生态经济双画卷
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河流湖库及滨海岸线为载体,统筹安全、生态、休闲、文化和经济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广东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幸福河湖广东样板的生动实践。
“碧道不是简单的景观工程,而是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的复合型廊道。”珠海市水务局副局长王玲在发布会上介绍,自2020年《珠海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获批以来,珠海以“治水、治城、兴产”相结合的思路,推动碧道建设从生态改善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目前,珠海市已建成自然生态型、乡村型、城镇型、都市型四类碧道,通过市区联动、多部门协同、多道共建共享的理念,统筹联动万里碧道建设,为市民出游增添了好去处。同时,珠海市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的定位,深度融入了各区特色水文化,打造了特色精品碧道,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项目:前山河碧道入选“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香山湖碧道获评“全省十大浪漫碧道”,黄杨河碧道摘得“最生态碧道”称号,香山湖与金湖碧道双双跻身“广东省露营亲水地图”五星级人气地。
“碧道+”模式的创新实践更让生态效益持续释放。在“碧道”+水方面,截至2024年底,珠海全市已建设生态岸线249公里,新增湿地面积5.92平方公里,野狸岛碧道通过低冲击开发修复水生物多样性。“碧道”+水上运动方面,前山河连续举办香山赛艇公开赛,黄杨河龙舟邀请赛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多支队伍竞逐,情侣路碧道的沙滩体育公园成为帆船帆板运动乐园。而“碧道”+水经济方面,平沙水乡游项目依托平塘涌碧道天龙配资,计划打造集研学、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带,预计2026年建成后年收益约500万元,带动500余人就业。
生态惠民:全链条守护让碧道成为“幸福纽带”
碧道的生命力,既在于建设,更在于运维。发布会上,多部门详解了碧道从规划到管理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在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方面,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编制《珠海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年)》,出台《珠海经济特区红树林保护条例》,2021年以来已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超600公顷。淇澳岛碧道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芒洲湿地碧道构建起“沿海保护带—湿地观光带—核心生态带”三层格局,每年吸引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栖息。结合“世界湿地日”等节点,全市年均开展400场自然教育活动,惠及3.4万参与者。
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让碧道更具“韧性”。珠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苑平介绍了金湾区中心河通过海绵城市技术进行碧道建设的案例,金湾区中心河在场地规划方面遵循自然排水原则,结合功能需求,对驳岸绿地的竖向进行合理规划设计,通过生态堤岸设计实现“一岸两用”——暴雨时作为临时泄洪区,旱季则变身市民露营草坪;同时遵循自然的低影响开发设计,保留的桑基鱼塘被改造为雨水湿塘,搭配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等设施,既增强雨水调蓄能力,又形成独特景观。此外,还注重系统治理,将中心河与中心湖连通,设置循环补水系统及人工湿地系统,将中心河水净化后回补至中心湖,保障旱季时中心湖的生态基流及水动力,增强水系统的环境容量及生态韧性,为航空新城成为生态宜居示范区提供坚实保障。
精细化管理更让市民获得感持续提升。珠海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李安正介绍了城管部门对碧道的运维、管理与养护工作。珠海市从“景观美、地面平、卫生好、服务优”四方面强化运维:种植花期长的彩色花卉打造微型景观,严格执行路面养护标准确保通行安全,每日12小时保洁保持环境整洁,配套建设驿站、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如今,漫步任何一段碧道,都能感受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惬意。
N种玩法:浪漫、亲子、运动总有一款适合你
暑假期间天龙配资,珠海碧道正成为市民游客的“快乐源泉”。发布会上,珠海市水务局副局长王玲向大家热情推荐了特色线路,涵盖了浪漫休闲、亲子互动、文体运动等多元需求。
浪漫之旅可首选东澳岛碧道与香山湖碧道。东澳岛以“爱情”为主题,串联蜜月公园、婚纱长廊、海誓山盟打卡点,滨海栈道与森林栈道交织成诗;香山湖碧道依山绕湖,岭南特色的亭台水榭与荷花花海相映,白天鹅、黑天鹅在湖面游弋,堪称“都市桃花源”。
亲子时光不妨走进金湖碧道与马骝洲水道碧道。金湖碧道的欢乐世界拥有48米高摩天轮与珠海首个玻璃水滑道,电动游船可饱览湖光山色;横琴花海长廊9.6公里的碧道上,异木棉、凤凰木与各色花卉组成油画长卷,露营驿站是家庭野餐的绝佳选择。
运动爱好者则能在前山河、情侣路、桂山岛碧道找到乐趣。前山河的“黄金十公里”活力环配备足球场、滑板广场与慢跑步道,常态化开展飞盘、赛艇等活动;情侣路34.1公里的滨海碧道可骑行看海,沙滩排球、皮划艇项目一应俱全;桂山岛5公里环岛碧道上,桨板、船钓等水上运动与山海风光相映成趣。
当夕阳为黄茅海大桥的钢索镀上金边,红树林里的白鹭振翅掠过水面,碧道上的骑行者哼着歌掠过花丛——这是珠海最寻常的傍晚,也是碧道写给城市的温柔注脚。从2020年规划蓝图初绘,到如今268.5公里生态廊道串联起山海湖岛,这些流淌在城市肌理里的“绿色动脉”,早已不只是风景,更是珠海人推门可见的幸福日常,是生态文明的生动注脚。这个夏天,不妨循着碧道的脉络,去邂逅珠海的“水岸秘境”,让脚步与碧波同频,让心灵在绿意中深呼吸。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左志红
【实习生】吴婉茜
【本文责编】刘龙飞
【频道编辑】李卓华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卓信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