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策略股
7月21日起,广东高院推出“直面‘两难’院长谈”系列访谈,邀全省中院院长直面痛点困境,分享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推进前端化解、做实实质解纷的创新实践,为提升审判质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广东法院智慧。
本期推出的是:韶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羊琴访谈《聚“四新”势能 破“两难”藩篱 拓宽审判执行提质增效新路径》。
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羊琴
坚定践行司法为民“新理念”
关键词:前端治理、定分止争、改革攻坚
问:韶关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村镇分散,辖区10个基层法院、22个人民法庭,管辖着1500多个星罗棋布的镇街村居。面临地域条件复杂、村镇布局分散带来的基层治理难题,请问韶关法院如何破题?
羊琴:传统的“坐堂问案”模式,既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迫切需求,更难以支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为此,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司法担当,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落实全国大法官研讨班和全省中院院长研讨班工作要求策略股,以司法为民新理念,引领实质解纷新实践,助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韶关特色的司法新路径。
一是做精“抓前端、治未病”,源头治理强效能。我们主动将司法触角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准延伸至基层单位的“神经末梢”。全市建立了174个法官联络站、92个网上巡回法庭,打造“家门口”“一站式”司法服务平台。高效整合行政机关、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22家单位的多元力量,构建协同联动的“大调解”格局。创建“排查预警先行、调解介入跟进”的预防性工作机制,参与社会治安风险联防联控,以“前端治理”成效实现“后端诉讼”减量。例如,乳源法院桂头法庭推行“固定下乡日”机制,定期向乡镇党委政府等发送《诉情通报》,精准服务镇村多元善治。
二是做实“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定分止争促和谐。我们始终坚持“如我在诉”理念,建立申诉申请再审释明机制,构建两级法院联动、跨部门联动等释明模式。今年来,反映案件质量的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等负向指标同比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以“头拱地”的决心化解信访积案,涉诉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1%。2024年,在党委政府和上级法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功化解了一起长达20余年的信访纠纷,促成当事人息诉罢访,获得最高法院充分肯定。
三是做优“改革攻坚、创新驱动”,蓄势突破增动能。大力创新司法服务,聚焦“百千万工程”、民营经济发展、民生权益保障等重点领域,出台服务韶关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0项举措,设立“大数据产业”等工作专班18个,“三个聚焦”司法服务机制在全省法院推广,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排名粤东西北法院前列。在市中院和辖区武江法院创设执破融合中心,深化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推动“五矿萤石”“凤凰纺织”等破产企业快速处置资产,变现价值逾7亿元。立足于服务南岭和丹霞山“双国家公园”创建,建立了“一三五”司法护绿体系,凝聚起生态司法保护的强大合力,经验做法获评“中国改革典型案例”。
深度融入综治中心“新格局”
关键词:实质参与、多元化解、指导调解
问:综治中心是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重要平台,打造了“一站式”解纷模式,让群众告别多头跑、上下跑。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韶关法院在深度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
羊琴:深度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在派驻方式、凝聚合力、专业支撑等方面狠下功夫,坚决扛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职责使命。
一是主动融入,实质参与综治中心建设。秉承实事求是原则策略股,全市法院选派40余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业务骨干入驻县级综治中心,以常驻、轮驻等方式,开展诉讼引导、委托调解、诉前鉴定、诉调对接等工作。例如,辖区翁源法院在县综治中心设立“高兴工作室”,安排退休法官何高兴参与道交纠纷调解,让230余件“不高兴”的案件当事人带着理解而归。
二是凝聚合力,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建立矛盾分流和诉调对接机制,主动引导当事人通过综治中心平台开展调解,综治中心以“综调”字号受理法院分流的矛盾纠纷,由综治中心通过行业调解或社会调解组织调解,实现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无缝衔接、优势互补。对在综治中心达成的调解协议,开通“司法确认”绿色通道,赋予其强制执行力。今年以来,全市法院依托综治中心成功调解案件2165件,办理司法确认案件144件。
三是专业支撑,做深做实指导调解职能。围绕常见多发纠纷的裁判标准、调解方式、典型案例,定期邀请调解员、陪审员等开展同堂培训,进一步提升调解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开展调解业务培训18场次,指导县级、乡镇综治中心调解案件243件。同时,充分用好“法律工具箱”作用,与综治中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将调解案例、多发案件分析研判成果报送至同级党委政府,为推进综治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和司法视角。
创新探索实质解纷“新实践”
关键词:协同联动、全流程司法释明、行政解纷
问:近年来,韶关法院司法答疑、以小促大等实质化解工作机制获得省级以上平台广泛推广,请问韶关法院在实质解纷工作上有哪些创新举措?
羊琴:人民群众到法院来,不仅仅是寻求一个法律上的判决结果,更期待的是矛盾纠纷得到彻底解决。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立审执访协调配合,努力推动矛盾纠纷多渠道、协同性、实质性化解。
一是聚焦协同联动,构建矛盾纠纷“全链条化解”体系。协同有关单位,各基层法庭联动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构建“一庭两所一中心”联防联控机制,通过“线索联筛+策略共商”协同化解矛盾,推动纠纷“化早、化小、化无”。深入社区、村居,通过志愿者等群体建立适配镇村民情的调解体系,变法院“单打独斗”为民众“群策群力”,浈江法院犁市法庭批量化解物业纠纷案获评广东法院典型案例。联动行业组织、机构,在金融、物业等纠纷高发领域,通过委派各单位调解的方式提高纠纷预防化解效率,实现解一案纠纷、化一处矛盾、复一方和谐。
二是聚焦关键环节,打造司法释明“全流程贯通”机制。我们在全市两级法院设立11个司法释明中心,将释明深入融入诉前、诉中、诉后全环节,形成“引导-释法-答疑”完整闭环。在诉前阶段,主动提供立案指引、类案查询、风险预判等“一站式”服务,引导当事人理性选择最优解纷方式。在诉中阶段,要求承办法官重点围绕已查明的事实、证据、法律规定、诉讼成本等进行释法明理,提供情绪疏导、类案释法、法治宣传等服务,推动当事人参与调解、达成和解。在诉后阶段,明确答疑主体、流程,切实解决好“判后有疑”问题。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开展释明案件16148件,其中4618件案件经释明后调撤,取得显著运行成效,该机制获评全省法院综合提升审判质效“十佳工作机制”。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创新行政争议“全过程解纷”模式。高位推动“三区七县(市)”行政争议调解平台实体化运行,实质化解疑难复杂纠纷324件。主动向行政机关发送调解建议函,彻底破解行政机关“不敢调、不愿调”的困境。2024年,全市法院发出判前调解建议函27份,调解成功率达到60%。与市检察院、市司法局构建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协同调处机制,成功化解浈江区犁市镇横江村跨越半个世纪的山林权属纠纷。坚持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观摩庭审、参加“同堂培训”、调研座谈等活动110余场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至99.2%,“庭前准备、庭审出声、庭后协调”经验做法入选广东法院典型案例。
持续发力释放提质“新势能”
关键词:提速增效、精准施策、多方赋能
问:今年是广东法院开展综合提升审判质效工作的第三年,也是巩固提升的关键一年。请问韶关法院在强化执法办案、提升审判质效方面是如何做的?
羊琴:执法办案是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审判质效的提升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2024年以来,全市法院审判质效持续向好,多项质效指标稳居全省前列,韶关中院荣获广东法院综合提升审判质效工作综合优胜单位。
一是提速增效,跑出办案“加速度”。我们始终坚持“数助决策”,落实“日监测、周调度、月研判、季会商”管理机制,深度研判收案趋势和重点案件结构性变化,强化案件全周期、精细化监督管理。持续开展“降存清积”专项行动,建立“定人、定时、定方案、定督办”等“四定”责任机制,打好“函询督办+下沉指导+研判会商”组合拳,大力清理积案,实现了一年以上未结案件同比减少70%、两年以上未结案件保持清零的目标,一批陈年旧案得到了攻坚化解。
二是精准施策,打造审判“精品案”。树牢“大管理”理念,打造“案件审理、审判监督、审判管理和案例指导”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制定完善案件质量监管、预瑕疵评定等20余项机制,累计评查案件900余件,定期发布典型案例摘编,精细化研判建筑工程、劳动争议等多发高发案件,提高对下指导精准度和有效性。强化类案裁判,建立法律适用问题网上答疑机制,处理审判难题2778项,咨询答疑“三个三”工作法在全省法院推广。2024年以来,我们发布了典型案例14批90个,某电子公司违反环保验收制度行政处罚案、黄某等人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案等一批精品案例获评全省法院典型案例。
三是多方赋能,实现解纷“最优解”。搭建人员绩效与质效指标“双挂钩”机制,切实把“评案”与“考人”结合起来,形成“数据驱动-精准评价-质效提升”良性循环。与金融监管、保险行业协会等单位构建道交涉保纠纷联动化解机制,联合市人社局出台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诉讼衔接实施方案策略股,建立“调解先行、标准统一、程序衔接”的工作机制。2024年以来,我们还邀请了法学领域知名学者现场授课,举办“双周讲坛”21期,进一步提升干警业务能力和水平。
卓信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